关于西游记中文殊菩萨的坐骑?
在《西游记》里,文殊菩萨的坐骑是狮猁怪,一共出现过两次。
次,是化作全真道士,迷惑乌鸡国国王,然后把国王推到恭里,自己冒充国王。狮猁怪一只可怜的被阉掉的青毛狮。他次下界的原因是这样:当初乌鸡国国王喜欢吃斋念佛,估计养了不少和尚,塑了不少泥像。这事让如来知道了,说这国王不错呀可以考虑发展成下线,于是就派文殊菩萨过来给他洗脑。文殊菩萨就变成一个凡僧,跑过来游说。估计是说这个职业很有前途呀,要不辞了职跟我一起去干吧(原文了:佛差我来度他归西,早证金身罗汉)。但他的洗脑本事不到家,不知怎么得罪了国王。用文殊菩萨自己的话说就是被捆住在水里泡了三天,幸亏六甲金身把他救出来。如来就下旨说著还了得,他泡你三天,你就泡他三年。于是就派青毛狮到乌鸡国来,先是变成一个道士,呼风唤雨与之后成了国师。有一天把国王推下井中,自己则变成了他的样子,继续在这里当国王。
次,是伙同普贤菩萨的白象坐骑,还有所谓的“如来的亲娘舅”大鹏鸟一起下凡。狮猁怪在后面狮驼岭又再次登场,和普贤菩萨的白象王还有大翅金鹏做起了兄弟。不过在乌鸡国的时候叫做狮猁怪,在狮驼岭叫做青毛狮子怪。有人说这文殊菩萨是不是有两头坐骑呀?其实还是同一头。外貌的描写就不说了,都是青毛狮子,描述非常相似,同时其武器也都是大刀。坐骑应该属于领导特殊配置,观音、普贤都只有一头,文殊菩萨也没有理由超标。
文殊菩萨有那些坐骑
青狮
很多众生都愿意做菩萨的坐骑的
普贤菩萨坐骑是白象
满意请采纳
文殊菩萨坐骑是什么?四大菩萨坐骑的含义
文殊菩萨的坐骑是口首仙的青狮。文殊菩萨的形象,通常是手持慧剑,骑乘狮子,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,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。其道场在山西五台山。与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之胁士。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,普贤乘白象侍右侧。若以此二胁士表法,文殊师利显智、慧、证,普贤显理、定、行,共诠本尊如来理智、定慧、行证之完备圆满。文殊、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,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。
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牙仙的六牙白象。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,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,合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白象代表愿行殷深,辛勤不倦;六牙,表示六波罗蜜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慧智。佛教称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,以表威灵,象征“愿行广大,功德圆满”。
象自然象征力大无比,也就是说,我们行动的时候,一定要坚韧不拔,有大无畏的精神,才能成功。
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,又名“朝天吼”。犼,俗称为望天吼,朝天吼:犼,俗称为望天吼,朝天吼,传说是龙王的儿子,有守望习惯。华表柱顶之蹬龙(即朝天吼)对天咆哮,被视为上传天意,下达民情。又有文献记载,观世音菩萨的坐骑即为“朝天吼”。犼是什么动物呢?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解释:“犼,兽名,似犬,食人。”据说,犼凶猛异常,别说吃人,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。清代东轩主人的《述异记》中记载:“东海有兽名犼,能食龙脑,腾空上下,鸷猛异常。每与龙斗,口中喷火数丈,龙辄不胜。康熙二十五年夏间,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,斗三日夜,人见三蛟二龙,合斗一犼,杀一龙二蛟,犼亦随毙,俱堕山谷。其中一物,长一二丈,形类马,有鳞鬣。死后,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,盖即犼也。”
地藏菩萨,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,名号曰:“谛听”。谛听又称“独角兽”,“地听”,“善听”,乃九华山镇山之宝,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。金地藏卓锡九华,立志修行,因有谛听昼夜相随,处处,终成佛法。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,后人缘其晓佛理,通人性,避邪恶,视为吉祥的象征。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。
西游记中文殊菩萨到底有几个青狮子坐骑
书中文殊座下的青狮两次下界为妖作怪,不过可能是同一只。从时间上看,次下界是在乌鸡国,乌鸡国国王曾经把文殊菩萨扔水里泡了三天,如来暗示青狮下界报仇,把那国王推井里泡了三年,替他做了三年国王,只是在三十七回的事情,之后被文殊收回。
之后在七十四回,取经四人来到狮驼山,大妖王又是文殊的青狮,这次还勾搭了普贤的白象,如来的大鹏舅舅一起作案,把狮驼山的势力经营得十分雄厚,手下妖兵能有四五万,更有大鹏占了狮驼国,吃光国中所有凡人,建立妖精国度,与狮驼山遥相呼应,互相扶持。
这两次青狮作案,间隔时间约有七八年,以这三妖的本事,招募妖兵,吃人占城真真是足够了,毕竟这些小妖原本就藏于山林,只要妖王本事够大威名远播,自然都会上赶着来投奔,也不是真的要他们治天下,七八年时间足矣
在《西游记》里,文殊菩萨的坐骑是不是两次下界?
是有两次。
次出现在乌鸡国(卅七回至卅九回)。原来,文殊菩萨当年被乌鸡国王在水中浸了三日三夜,菩萨向如来告状。如来让青毛狮子把国王推到井里泡三年,算是给菩萨报仇。
次却出现在狮驼岭(七四回至七七回)。这次很简单,文殊、普贤两菩萨收了青狮、白象。
这个问题,应该说是作者的失误。探究原因,大概可以从版本入手。
明代刊本《西游记》中有两个简本,一是“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,殊林莲台刘求茂绣梓”的《唐三***游释厄传》,简称“朱本”,一是“齐云杨致和(阳至和)编”的《西游记传》,简称“杨本”。
“朱本”中没有乌鸡国的部分,只有一段说狮驼岭:
师徒又行,已到狮驼国。原来此国君臣被(原缺“被”)三个(原衍“被”)妖吃了,占坐此国。他师徒不知,进城改(原作“??”)换关文,被魔王一齐绑倒,分付小妖蒸熟来吃。行者使个缩身法子走脱,去西方拜见佛祖,详说师父被难之事。如来闻言,领文殊、普贤(原作“献”)(原作“献”)同来收妖,先令行者引战。行者挺杖进城,那三妖合力杀出,被文殊、普贤(原作“献”)念动咒语,收了青狮、白象,各跨坐下。如来收了大鹏金翅鸟。三妖既除,佛祖归西天。行者救出师父、师弟,四众趱行。——《三藏过朱紫、狮驼二国》
“杨本”中两者都有:
魔王听罢,吓得望空逃走。行者叫:“师父,请国王登位,指教他夫妻子母文武官僚相认。我去云端捉妖。”八戒、沙僧一同助阵,三僧正把那妖围住,忽然见文殊菩萨来到,叫:“行者莫伤他命。他是我坐下青狮,因乌鸡国王有三年水星,青狮去紊他三年,你今收了此功,我领他转去。”言罢,那妖变了青狮,菩萨乘于背上回去。——《孙行者收伏青狮精》
师徒又行,已到狮驼国。原来此国君臣被三个妖魔吃了,占坐此国。他师徒不知,进城去改换关文,被魔王一齐绑倒,吩咐小妖蒸熟来吃。行者使一个缩身法子走脱,去西方拜见佛祖,详说师父被难。如来闻言,领文殊、普贤同至狮驼国收妖,先令行者引战。行者挺棒进城,那三妖合力杀出,被文殊、普贤念动咒语,收了青狮、白象,各跨坐下。如来收了大鹏金翅鹊。三妖既除,佛归西天。行者救出师父、师弟,四众趱步西行。——《三藏过朱紫、狮驼二国》
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普遍存在的。估计《西游记》的成书过程中,不断吸纳新的故事,丰富的同时,却也带来了很多矛盾。“青毛狮子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。如果能结合其它版本对比,应该能有更大的收获。
文殊菩萨的坐骑叫什么
文殊菩萨是孔雀青狮共乘驭,所以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毛狮子和孔雀。
文殊菩萨坐骑是什么,它主要有什么法力??
文殊菩萨形象多变,依照其形象,可分为一字、五字、六字、八字文殊,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。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,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。一般右手握「智慧剑」,象征以智慧剑斩烦恼结。(或手持如意,象征智慧成就)。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「般若经」,代表智慧的思维。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蠢痴,智慧犀利如剑;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,花上放有般若经,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。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,表示智慧威猛无比、所向披靡、无坚不摧、战无不胜;或以莲花为台座,代表清净无染;或驾乘金色孔雀,比喻飞扬自在。--------百度百科
四大菩萨的坐骑是什么?
文殊菩萨的户骑是口首仙的青狮。
普贤菩萨的坐骑是灵牙仙的六牙白象。
观音菩萨坐骑的是金光仙的金毛犼,又名“朝天吼”。
地藏菩萨,像以一头形似狮子的怪兽为坐骑的,名号曰:“谛听”。谛听又称“独角兽”,“地听”,“善听”。
四大菩萨的四大菩萨坐骑